11月30日早晨7点,青岛市四方区周口路上的康居公寓廉租房选房现场。
11月30日早晨7点,青岛市四方区周口路上的康居公寓廉租房大院里,几百人在寒风中跺着脚缩着身子,等待选房的这一刻。
这是入冬以来青岛最冷的一个早晨,零下三度,319户四方区贫困家庭,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套房子做最后的冲刺,申报、审核、摇号,直到当天选房。
保障房建设,青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是青岛市实施第二个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规划,市区每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不少于20000套,其中有5000套廉租房,在建设高峰后的第一个廉租房申请审核期,许多困难家庭都希望搭上这次政策的顺风车。
户籍、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积……这些保障公平的“准入标准”,有时也成为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半个月前,济南爆出一名廉租户因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标十几元可能面临退房的消息,这让在康居公寓现场选房的廉租房申请户担心,即使今天选上房子,也可能因为明天收入超标而挪窝。“超多少算超啊?现在菜也涨钱,肉也涨钱,一个学生一天的餐费就要8块钱,又是车费,又是书费,收入再涨个百十块钱,能说明啥?”选房户宋永涛的妻子说。
这一消息,也引发了建立健全保障房退出机制的呼声。在现有保障房体制下,保护最低收入群体的资源相对短缺,退出机制如何实现公平合理,成为每个城市新的保障课题。
随后,从青岛传来消息,青岛市四方区有60多户廉租户因收入超标而退出廉租房,转入公租房。这些家庭超出的数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青岛市住保中心工作人员称,这些超标户不用退房,直接按公租房的房租价格交钱就可以了。
这样的“退出机制”,看似化解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廉租户“退房难”问题,但换个角度说,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廉租房,每月租金40元左右,改为公租房以后,以山东首个大型公租房小区青岛市河马石公租房小区为例,月租金将近700元,是廉租房花费的将近20倍。因为超标十几元,每年就要多花近8000元,而这十几元收入差距,一个CPI指数就能轻易抵消。
症结直指廉租房的资源稀缺。在康居公寓选房现场,每当工作人员在空白的房号上贴上一个名字,立刻会引来几十双眼睛的注视,然后是一阵议论,或是一声叹息。
保障房覆盖率偏低,是目前的中国国情。在合肥,当地房管部门表示,廉租房的覆盖率有望达到3%,而青岛实物配租和货币配租的廉租房覆盖率目前已经达到了6%,但更多的困难户期待,廉租房“门槛”再低一些。
“生活越困难,打分越高,越能排在前面。”青岛市四方区住保中心的李工程师说,即便这样,这些困难户还得分三六九等:残疾人、孤寡老人、双失业职工、低保户、无房户,这些“硬件”,能在关键时刻决定谁先选房。
李工程师说,即使这次分不到,位于四方区的贫困户还是幸福的,因为康居公寓后面还在兴建新的廉租房小区,而且专供四方区困难家庭。
青岛市这个在建户数最大的廉租房小区能够容纳1900多户,目前已入住1380户,这种规模和效率,在青岛还是第一次。
“廉租房是市内各区分别统筹,四方区盖的廉租房多,这个区的老百姓就得实惠,市南区地皮贵,廉租房少,就很难申请到。”李工程师说。
“四方区的困难户比市南区的困难户幸福啊!”青岛一家媒体的记者黄飞打趣说。
面对这种已经具体到区的“户籍门槛”,青岛市住保中心工作人员颜浩解释,虽然各区都要完成廉租房建设任务,但市南区地皮较贵,廉租房只能分散在若干个项目中配建,一个指标要几年才能完成,而四方区一个康居公寓就提前完成了几年的建设指标,相当于四方区的贫困户可以提前享受到廉租房。“这种情况,只能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保障房的“门槛”在一点点降低,比如在北京,从12月1日起,在京的外地人也可申请公租房了,针对外地人的“户籍门槛”被打破。今年,青岛市廉租房准入条件大幅放宽,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13平方米(以前是10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不超过760元(以前是610元)的新标准,让很多低收入者有机会分到“蛋糕”。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专门研究收入分配的学者胡建国指出,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供需紧张,政府设立苛刻的准入门槛和程序,可能会减少一些人钻政策的漏洞,但从公平的本质来理解,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住有所居是基本权利,机会均等是正当的要求,政府在分配资源时应加大资源的投入,而不能仅仅设置“门槛”,限制这类人群的权利与机会。
又到年底,廉租户资格年审时,在政策设计方面,如何考虑政策的弹性,如何避免“一刀切”?如何确保这场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源分配能够更广泛、更公平,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着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实践中给出答案。
为什么超标十元就不能享受廉租房待遇?
为什么青岛四方区的无房户比市南区的无房户幸福?
为什么在同一个社区,吃了低保就不能申请廉租房?
保障房建设,青岛一直走在前头。年底,青岛的廉租户又面临每年一度的“大考”资格审查。在不断放宽的廉租房“门槛”下,在重重的审核标准中,在资源稀缺的现实矛盾中,在保障政策不断向“夹心层”扩展的趋势下,廉租房的分配如何在制度设计上更加合理而有效,以确保这一“蛋糕”优先满足最困难、最有需要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