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叶祝颐:“降价补差价”是病态楼市的一个缩影

溧阳房  发布时间:2011-11-27  来源:人民网

  房价越是下跌,购房者越是观望,在“买涨不买跌”的投资心态下,中国楼市几乎陷入“死结”之中。在这样一个“数九寒冬”的市场季节中,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祭出“降价补差价”的杀手锏,企图打破“低成交困局”。不过,市场分析认为,明年楼市依然是“跌”字当头。记者11月24日获悉,深圳本地开发商绿景地产大胆推出了“原价回购”计划,三年内降价原价回购,引起业内一片侧目。

  市场领域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头禅,那就是“投资有风险,买房须谨慎”。投资房产也没有稳赚不赔的丹书铁券。尽管谁都不愿意接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但是投资也好,自住也好,在市场高位时买房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预见到房子也有跌价的那一天。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讲,开发商承诺“降价补差价”荒诞地违背了市场伦理,但正是这种荒诞为非理性的房产市场提供了注解。

  明眼人一看便知,开发商承诺房价下降补差价,实际上是应对房价下行形势的一种营销策略,并非是开发商体恤消费者,真的愿意把吃进去的真金白银吐出来。如果开发商的楼盘卖完了,业主以周边楼盘销售价判断所购房产是否降价,开发商未必会买账。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前的房价语境。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力,房贷政策全线收紧,限购政策逐步推进,公众购房理念也渐渐趋向理性,房价暴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多地楼市成交量萎缩,投资客纷纷抽提资金、抛售房产,房价下降正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房产市场正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从部分开发商降价促销,承诺降价补差价、原价回购的楼市生态来看,房价仍然存在暴利,楼市依然不健康。

  正如有房地产专家所言:“在当前的走势下,投资者基本不敢进入市场,而有自住需求的,则表现得比较理性。”当下,房价拐点将至,坐不住了的开发商希望借“补差价”做广告噱头,培植公众买房信心,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看似无可厚非。但是,在房价超出消费者经济承受能力,公众对楼市缺乏信心的现实面前,即使开发商的营销策略再高明,“降价补差价”再吸引眼球,如果开发商不下决心还原房价成本、降价促销,又有多少人为了那个未必能兑现的“补差价”承诺投资买房呢?

  从媒体报道来看,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房价成本与供求关系决定房价,房价走向到底如何,消费者此时该不该买房,应由购房人与开发商在合法市场框架内博弈。与是否“补差价”关系不大。那么,什么样的房价比较合理呢?我比较认同经济学者易宪容的观点:“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前提是信息充分公开。没有这个前提,定价机制就有问题。让公众了解开发成本,开发商了解土地市场等各种信息,就有利于控制暗箱操作,各方就都能更理性判断房地产市场,房价就能更趋理性。”

  尽管开发商不承认暴利,房地产业界与公众舆论对房价拐点说存在争议,但是,开发商承诺“降价补差价”实际上揭了房地产暴利的老底。当下,房价超出公众购买力几乎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把房地产当支柱产业来抓,靠卖地生财,借高地价、高房价制造GDP政绩。明里打调控房价的招牌,暗里却试图取消限贷、限购政策,力挺高房价。由于政府监管缺位,导向出了问题,忽视了非理性楼市的危害与民意呼声,中央调控政策在某些地方成了“空调”,楼市仍没有扳回健康轨道。

  因此,理顺房产市场供求关系,剔除房产暴利空间,才是楼市的根本出路。如果开发商不尊重市场购买力,不剔除暴利空间,不下决心降价促销,“降价补差价”仍是权宜之计,除了给人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外,无助于消费者重新树立对住房市场的信心,救不了缺乏理性的楼市。

  从根本上讲,要让楼市健康有序发展,开发商要改变房产暴利思维,降价促销,让房价回归理性。地方政府要转移房地产财政热情,落实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对违规开发商尽到监管责任,做好保障房文章。
 

溧阳房声明: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最新留言

更多
    暂时无留言!

家装美图

更多